北上抗日相关论文
今年是新四军开辟江高宝抗日根据地80周年。新四军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冲破敌人封锁,排除各种干......
“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这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原总指挥寻淮洲牺牲前反复念叨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既是这位红军......
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进入甘肃后召开的俄界会议,是长征途中一次带有转折性的重要会议,是坚持北上抗日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开展严......
深秋的一天。拨通浙江医院总机,话务员联系6栋1712病房,接电话的是邓毅生。他说:"最近刚做过白内障手术。"老人住院已10个年头,今......
史诗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民军队战争史和建设史上最艰险、最神奇的一页。面对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险象环生的红军保持......
秘密出发rn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3000余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遗队”的旗......
公元1705年,康熙因军事需要和藏汉贸易方便下令修建泸定桥,次年桥建成后,康熙御笔亲书“泸定桥”, 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1......
我国闻名世界的泸定桥,有一副桥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这副桥联是朱德亲笔题写的。联中的“帝国”,指......
延安,这个位于中国西北一隅的小城,70年前却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地”!是反法西斯国际友人眼中中国的希望!rn延安“灯塔”指明航向......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在举国上下庆祝红军长征胜利弘扬长征精神的同时,人们永远不会忘记70年前,在革命最为危......
朱德与格达活佛一次又一次的交心恳谈,使格达活佛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革命的道理,坚定了他相信共产党、永远跟党走的......
1934年11月,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气急败坏的蒋介石,迅速调集国民党第11路和第25路军、东北军第57军和第67军及......
会议经分析、讨论后,决定放弃在长江南岸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意图,立即执行红军总部的指示,渡过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
一九三五年,毛泽东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冲破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北上抗日,谱写了中外军事史上的神奇篇章,赤水革命......
1937年9月底,已是八路军总指挥的朱德和副总指挥彭德怀率部北上抗日到达山西前线后,曾兴奋地电告毛泽东:“阎决组织新军队几个团,......
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程世才的领导下,在苍溪黄猫垭歼敌2个旅、计1.5万余人,活捉了敌代旅长傅贵梁,缴获了枪支7......
罗贵波1907年7月14日出生在江西省南康县(现为南康市)谭口镇古井龙塘村,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罗贵波先后......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奉中共中央的命令率领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国民党趁机对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清剿、国民......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遭遇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和全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的形势下,我党在南方创建的最后......
今年是闽北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5团北上抗日75周年。笔者翻阅闽北革命武装发展历程的卷册后发现,这是中共党史、新四......
福建省永安市一退休人员安孝义分别于2011年1月、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网站和杂志发表文章(以下统称“安文”),先后3次论述“永......
屏南棠口是73年前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北上抗日的出征地,很值得我们纪念。闽东红军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整编的第6团......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继续沿沪宁线向西进犯,形势严峻。大批革命青年相继奔赴延安等地参加抗日。陈素、江上青、王石城、莫朴等18......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既是中央红......
1935年4月,陈毅作诗一首,深切悼念同在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后,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而牺牲的战友——阮啸仙与贺昌。诗中有“阮誉传......
长征是中国革命在危急关头迫不得已的战略抉择,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善于把握“危”中的“机”,甚至转“危”为“机”,使中国革命转......
一、北上抗日宣言在永安发表,提前三个月揭开长征序幕 1934年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临危受命,千里跃进浙江、安徽深远后方,破坏交通干线,敢打硬仗,一度威震福州、杭州......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三大部分。1......
红军为改变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被动局面,采取穿透封锁线,深入江浙腹地游击,进而达到调动敌人的目的,红7军团奉命组成北上抗......
学生军是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产物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广西当局在短期内组成第十一二十一集团军,出兵北上抗......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出发,历时两年,纵横湘鄂川黔滇......
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是历史的必然:红军长征始终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目标和方向上为最终落脚陕北提供了可能;红军长征途中克服......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卫国”,......
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在这一年艰苦卓绝的长征中,未见有毛泽东同志公开发表的著述。但他在长征路上有许多日常谈话,包含着许......
在江西省的上饶市东北部,有一座千古名山--三清山。这座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黄山姐妹山"、"华东明珠"等殊誉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开始长征。但遵义会议既没有讨论“抗日问题”,也没有确定“北上抗日”为当前行动方针。......
红军长征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当时的中央和红军处于中央苏区无法立足、王明左倾严重错误指导、国民党蒋介石重兵围追堵截、......
1934年,方志敏率部北上抗日,被拘捕入狱。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手表和一支钢笔,只有两个铜板。敌兵不......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以下简称桂系),是中国国民党内的主要派系之一。如何评价桂系的抗日主张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是抗......